为选手投一票 点赞
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后可以投三票,PC网站一天同一IP只能投一票!
如果已经关注点此刷新状态
每人每天可以投三票!
一定要点击“为选手投一票”的按钮哦。
或者发送“投票141”给公众号!
赶紧转发此页面邀请好友为他们点赞吧!
1.起步
我们两个是白手起家的。1979年我从农村考上大学,毕业分配到商丘地区人民医院,妻子早我一年从卫校毕业分配到医院。两家家庭经济情况都不好,兄弟姐妹多,又都是老大,潜意识中自觉要担起家庭的重任,替父母分忧,为弟弟妹妹们做榜样。我们一致决定不要双方家庭一分钱,不要家里操办,打了结婚证,放了一盘鞭炮,两个人挎起小包,徐州、泰山、曲阜转一圈,就算结婚了,两张单人床一并,组成了新家庭,开始了新生活。
结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,我们一起看书学习,制订有学习计划,我看专业书和英语,她看护理相关书籍,两人互相鼓励和支持,决心要干出些成绩来。我们也相约阅读一些名著,交流心得,畅想未来。生活充实和多彩。
婚后生活上两人互相照顾也受益不小。我从农村出来,从来没做过饭,她缝衣做饭炒菜样样精通,她做饭拉着我当助手,慢慢跟她学会了不少技能,比如蒸米、蒸馍、蒸蛋、蒸菜、炒菜、擀面条等。那时的锻炼让我一生受益,加之我的努力,生活本领大增,到现在女儿都说我做的饭好吃。我的文学方面功底比较厚些,地理历史知识多点,给她背唐诗,读宋词,讲历史,也令她小有崇拜。
婚后的生活也是清苦的。我们两个工资加一块不到一百元,要吃喝,要应付人情世故,还要挤出一些贴补父母和弟弟妹妹。那时就想,自己再紧,也得顾家,替父母分忧,为弟弟妹妹付出就是我们的责任。我们虽然自己舍不得吃、舍不得穿,但顾家是毫不含糊的。多年来,我们从未因为顾家和照顾弟弟妹妹及经济问题争吵过。
后来经济情况稍好些,两人每月抽出10元钱零存整取,总算稍有些积蓄,积少成多,攒点钱添一样东西,还真有点成就感,逐渐使小家丰富起来。小家是自己辛苦经营的,因此两人也格外珍惜。
2.进步
由于我们两个好学勤奋和两个人相互支持帮助和鼓励,不几年,我们在工作上就展露头角,各自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定成绩,得到同志们的赞赏和领导的好评。我还被商丘地区为全区优秀青年挂奖章领导组授予"商丘地区全区优秀青年服务员"。
妻子对我是非常支持和理解的。那时我科医生少,急诊多,几乎每天晚上都加班急诊手术,妻子自觉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,从无怨言,回来晚了,还准备碗鸡蛋面或酸汤面。别说,那时的面真的好吃。我也体谅妻子的不易,下夜班休息,尽量帮她做些家务,她教我做饭的本领也得到回报,还真能做仨俩小菜与她共享。那时真的幸福满满。
妻子还真的能看开些事。1988年底医院派我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进修,仁济医院进修期间,常晚上跑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听学术讲座,有幸结识了该院副院长丘明生教授,我向他提出想请帮忙到他们医院学习的想法,丘老师看我年轻好学,也乐于培养帮忙。那时上医大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是国内顶尖的,联系进修非常难,一般只接受省级和医学院的医生,还要排队等二三年,我之前商丘地区耳鼻喉科还没有一位医生在那学习过。机会难得,我斟酌半天最终写信给妻子说出想继续进修的想法,她马上回信支持我学习,并到处找领导说明情况,寻求批准。那时批准外出进修是很难的,尤其这个进修刚结束,还没回来,又接着进修。她的举动连当时的老医务科长都赞叹,"这小姑娘不简单,这样支持丈夫学习,真不多见"。其实,那时她多想让我回来,我出去时女儿还幼小,我的70多岁的奶奶帮助照顾孩子,奶奶小脚,个子又小,照顾孩子多少有点力不从心,她还要上夜班,困难可想而知。另外,经济上也拮据,我在外花销大,我的工资全寄给我,她们仨就靠她自己60多元的工资。就这样,我又在上海学习了将近1年。
在上海的两处进修,使我业务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。上海进修回来后,我陆续开展了六、七项新业务,填补了我市空白,极大提高了我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的认同度,奠定了我后来事业发展的基础。
3.收获
上海进修回来,我的女儿也会叫爸爸了,一家三口其乐无穷。
妻子因表现突出,1994年32岁时被提拔到儿科副护士长岗位。后调到影像科工作。
女儿也受我们的影响,选择了治病救人的行列。去年荣获"十佳医生"。
在妻子支持下,我也取得一系列成绩。我从一名普通医生,晋升了主治医师、副主任医师,2008年成功晋升主任医师。在32岁时被提拔为科室主任,4年前又兼任大外科副主任。
获河南省医德标兵称号,被商丘市人民政府授予"学术技术带头人",获商丘市五一奖章等。
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作为主持人获商丘市科技成果一、二等奖5项,获国家专利3项,出版专著2本。
担认省专科学会常委,省专科学会学组副组长,市专科学会主任委员等十几个学会常委、委员。
4.感悟
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夫妻用心经营,才会使这个细胞健康、向上、充满活力。每个细胞都健康充满活力的生长成熟,才能使整个社会健康、和谐,充满活力。
我们夫妻是普通的一对,这一对互相搀扶平稳走过了32年。这32年,我们充满真爱,承担起我们共同的责任,始终充满正能量,为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做出了努力。